维也纳会议:重新定义欧洲的命运——回顾
1814-1815 年的维也纳会议定义了拿破仑之后的欧洲秩序,并为 1914 年之前的和平奠定了基础。

维也纳会议:重新定义欧洲的命运——回顾
维也纳,音乐文化之都,不仅是19世纪的艺术中心,也是重要政治事件的发生地。这座大都市历史上的杰出篇章是 维也纳会议 这场战争发生于1814年9月18日至1815年6月9日。在奥地利外交部长克莱门斯·冯·梅特涅亲王的领导下,来自欧洲各地的皇帝、国王和政治家齐聚于此,在毁灭性的拿破仑战争后建立了新秩序。
大会的目标很明确:确定长期和平秩序,并通过外交解决法国大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中出现的问题。尽管形势充满挑战,但以塔列朗为代表的法国对决策的影响力有限,决策主要由俄、英、普鲁士、奥地利四大强国做出。
国会原则
大会确立了五项中心原则:
- Restaurierung der politischen Ordnung von 1792.
- Legitimität für die Rückkehr der von Napoleon vertriebenen Herrscher.
- Gewährleistung der Souveränität der Monarchie.
- Verpflichtung zur Unterbindung revolutionärer Bewegungen.
- Schaffung eines Gleichgewichts der europäischen Mächte.
关键决策包括恢复法国波旁王朝、普鲁士和俄罗斯瓜分波兰以及收复奥地利领土,包括萨尔茨堡、蒂罗尔和福拉尔贝格。由此产生的另一个因素是德意志联邦的成立,该联邦由 39 个州组成,由奥地利皇帝担任主席。英国趁机加强殖民势力,保留了马耳他、锡兰等领土。
长期和平计划
就其组织问题而言,维也纳会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确保欧洲平衡的宪法和政治结构的先驱。它导致了“欧洲协调”的形成,这一政治学说强调维持政治边界和促进大国之间的合作。尽管有人批评国大党阻碍了民族运动和自由主义运动,但人们认为它在防止持续近数百年的大规模战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 联邦公民教育局 1815年至1914年间,欧洲局势保持相对稳定,尽管这期间也出现了一些小冲突。国会的规定奠定了一个基础,一直持续到 1848-49 年的革命动乱,当时民族的愿望无法被完全压制。
维也纳会议不仅是当时欧洲政治的一次重大事件,也可以被视为后来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典范。 1815 年 6 月 9 日,大会结束并签署了《最后法案》,开启了欧洲历史的新纪元。 1815 年拿破仑卷土重来并最终在滑铁卢惨败的阴影依然笼罩在空气中,这清楚地表明了和平是多么脆弱。
总之,维也纳会议在欧洲历史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 19 世纪的政治结构奠定了基础,并为国际合作创造了机会,这些机会在未来的危机面前仍然具有重要意义。